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数学兴趣


摘要:托尔斯泰曾说:“成功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分析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习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内容,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发挥数学应用性强的学科特点,让学生综合调动感官体验,进而理解抽象的概念,扫除数学学习中的思想障碍。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知识点给学生带来新鲜好奇的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驱使下投入学习,进而为数学学习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数学兴趣


引言

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与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应该对学生有着充分的了解。

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就会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够打开,学生的智力和数学方面的能力才能够得到发展。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探析

(一)教学内容有趣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需要依靠教学内容,向学生传递知识。

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言,趣味化的内容,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过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而言,部分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构建较为局限,单纯以书本教材内容为主,未能从课外引入拓展内容和素材。

虽然也有部分教师关注到了内容拓展,但是却是以自身主观感受来引入素材,并未考虑学生兴趣,导致引入的素材和学生兴趣并不符合,这样也就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教学方式影响

“亲其师,信其道。”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沿用以往的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中依然实行“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枯燥、单一,让学生在被动的学习中没有通过自身的动手实践来生成知识,无法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

虽然数学教材经过多次修订,但是其内容依然存在脱离学生实际的情况,让学生无法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通过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反馈优化教学细节,没有把课本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联系。

并制定合作探究学习环节,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没有得到有效锻炼,从而学生的创新力和创造力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这会压制学生的天性,让学生们在重复、机械的学习模式中无法体验数学的奥妙。

这种高负担、低效益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厌学情绪与日俱增,不利于学生长久的发展。


(三)教学时教师太侧重于灌输教材知识

目前,虽然已实施素质教育,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育过程中,考试的要求还是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这导致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时,还是过于注重灌输教材理论知识,从而忽略了对小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许多的教材知识都要和日常生活相互融合,倘若没有进行有效教育,便很难让小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深入了解,这样就导致了小学生学习效率不高。


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

(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兴趣火花

学生的兴趣是在数学课堂和课外实践的过程中发展和培养起来的。

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手法,可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物、教具等融入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当然,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用妙趣横生的小故事进行课堂导入,以故事化的情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在课堂中加入各种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比赛中巩固数学知识,产生“我要学”的心理诉求。

例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将丰富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融入教学中,让学生从机械重复的应用题训练中脱离出来。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设计“攀登记忆山”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进行抢答比赛,让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增强记忆力。

数学教师将数学题放到相应的格子里,让学生进行“跳房子”的游戏,学生在互相询问对方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感受学习的乐趣。

数学教师定期举办各种丰富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如让学生进行数学错题手抄报展览活动、趣味数学故事演讲活动或数学小常识竞赛活动等,营造一种人人爱数学、人人学数学的学习氛围。


(二)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严肃呆板地说教,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是非常不受学生欢迎的。

因为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是最容易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

因此教师首先应该营造出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学生就会自觉地进入学习的角色,对于新知识的接受速度也会加快,如此一来,课堂效率也提高了。

教师在进行课堂情境的创建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创设的情境应该具有一定的情趣性,应该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力以及兴趣,采取引人入胜的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对于学生有着充分的了解,并且能够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怀着积极愉悦的心情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

其次,教师应该具备自己的上课风格,不可以千篇一律,这样教师的某些特征就可以足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有章可循,让学生对于某一门能够建立独特的积极点,从而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再次,就是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培养与学生的亲近感,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障碍,这样有利于教师更充分地了解学生。

在课下,教师可以对学生在学习中以及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扰进行询问和解决,让学生可以在教师面前畅所欲言。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地调整教学节奏。

最后,教师应该消除学生对于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只要学生勇于作答,即使答案是错误的,教师也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

学生勇于回答教师的问题至少说明了学生是在跟随着课堂节奏进行了积极的思考的,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消化知识,有针对性地对于一些疑难的问题进行解答。

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时候,不要急着批评学生,教师首先要反思自己是不是讲得太无聊,又或是知识点难度太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三)开展实际体验教学,加强学生参与热情

数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具有推理性的学科。教师可以依照这个特征在实际授课时以此为入手点来开展实践活动,启发学生自己动手来提升参与热情,进而打造高效课堂。

小学生是课堂上接受教育的主体,在学习中要主动参与并探索,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实证能力。

单凭教师课堂口述来进行数学学习,容易使学生觉得疲劳、乏味,从而出现听不见,记不住的现象,导致教学没有效果。

而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打开小学生的听觉、视觉等,进而发挥小学生的好动特征,让其动手操作,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教学效果最大化。

如果小学生在进行某个数学知识点的学习时产生了疑问,要立即去论证考究,这时就需要进行实际操作,有效提升课堂实效。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小学数学学科教师一定要采用多样方式优化本学科教学效益及其质量,让教师们得以轻松地教,学生们轻松地、高效地学。

这样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才是优质的,我们小学生们的数学素养及其能力也才能获得更显著的提升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