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 不仅只局限在课堂上, 更重要的是要从每个教学基本环节出发, 层层推进, 环环紧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成功教学行为, 是教学价值的表现。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有效策略 教学

传统教学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 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 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课堂教学就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它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它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感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它关注教学的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随着对学生主体观的重新思考与定位,看一堂有效教学课必须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堂上应是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情趣是一种高于兴趣的,内在的学习品质),让学生主动参与,甚至可以议论纷纷(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小组讨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充分说明了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重要性.情境认知理论认为, 知识需要在背景中学习. 真实的情境有利于意义的建构并促进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连接. 我们认为情境学习的教学模式需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活动和任务。例如学习《角的认识》这一课, 角的概念是:“角是一个端点引出的两条射线”, 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 非常抽象。在教学时可作如下描述“盛夏, 酷暑炎热, 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 小朋友们在树下荡秋千。示荡秋千图瞧, 老师来了。” 师摆臂作走路状, 并挂出示意图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时教师立即一转话“ 手臂这一摆, 秋千这一荡, 就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时, 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此时,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学生已经完全投人到对知识的思考和探究之中。这种不断激活课堂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不断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扩展学生的课堂思维方式

扩展学生的课堂思维,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方式来拓展。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许多专家学者都做过专门调查研究,认为课堂教学要提高思维层次,必须从提高问题的“含金量”入手。一个的教师,一堂课,若能提供给学生一系列那怕是几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其价值可能并不低于教学内容本身,这样的课可以说是好的。记得有一次听初中《等腰三角形》一课,同样是为了让学生训练已知角情况变化带来的不同结果。许多教师只是设计了三个问题:1、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为70°,求底角;

2、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为70°,求底角;

3、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为110°,求底角。

这样也是可以的,但有些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加上了思维的成分,例如老师可以针对第3个问题进行设计:当这个内角变为多少时,底角的情况是一种、两种。同样是这位教师,他让学生去制作一个金字塔模型(告知具体尺寸),说这个模型能使水果蔬菜保鲜。学生很有兴趣的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还问了这位教师的电话。这样的课,带给学生的可能就不只是兴趣了。

三、教师的分层授课策略

教师的分层授课策略是指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略的不一, 以及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 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 满足多样化的需要。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 因材施教, 分层设计目标, 分层实施教育, 培养出个性丰满的学生, 让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和兴趣, 感受成功。传统的教学, 过多强调的是知识、技能目标, 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更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 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 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 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例如分解多项式16(ab)2- 9(a+b)2对于A、B层次的学生而言, 显然难度较大, 不易理解、掌握, 如果把它分成三个问题: 分解下列各式(1)x2- y2; (2)16x2- 9y2; (3) 16(a- b)2- 9(a+b)2,这样层次就非常分明, 第(1)(2)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掌握, 第(3)题要求B、C层次的学生掌握,同时鼓励A层次的学生也尽可能掌握。课堂提问更应该分层次,A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和智力问题, 往往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太好, 对A层次学生的提问应是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 难度不宜太大;对B、C层次的学生, 尤其是C层次的学生, 由于基础较好, 接受能力强, 课堂提问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 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 培养能力。

在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 要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广阔的思维空间, 我们把常规的封闭题改为开放探索题, 打破固定模式, 让学生无法机械模仿, 要求学生能多角度灵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不断探索数学课堂的教学改革方法, 才能做到人人要学必须的数学, 人人要学有用的数学, 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