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丹心昭日月
——观《长津湖》有感
□邱桥荣
在单位组织活动中观看了一次电影《长津湖》,心灵受到震撼,沉思默想了许久。近日,在网络电视上又看了一次电影《长津湖》,作为一名有过20年军旅生涯的退役军人,依然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在部队时,我为地方干部上过好几次的国防教育课,每次都要讲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从武器装备的对比上,去体现我们志愿军“钢少气多”的顽强意志和必胜信念。这部电影,让我对抗美援朝战争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有了更新的认识。
志愿军抒写了一首凄婉悲壮的伟大诗篇。看了这部电影,才知道第9兵团的志愿军遇到的是这么严酷的挑战:零下三十多度的低温、身上穿着薄衣、一天连个土豆也吃不上。然而,就是在这种极度饥饿、寒冷的情况下,志愿军与武器装备精良、后勤保障丰盈的美军浴血奋战十余个昼夜。在一个极寒之夜的潜伏后,有一个连全部冻死在了阵地上,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英雄们还依然保持着紧握步枪的战斗姿势,冻成了“冰雕连”。路过的美国军人都忍不住向他们致敬,发出感叹:“面对如此有决心的敌人,我们永远无法打败他们。”王翰的《凉州词》有一句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而我想说:“卧雪沙场成冰雕,纵贯古今能有谁。”只有我们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才能演绎这悲壮和慷慨的一幕,此情此景震憾人心,凝重的如同山川河海。
志愿军诠释了一个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家也无法成其国。家与国密不可分。在国家危难之时,接到命令后,原本想回家盖房子的伍千里辞别爹娘,刚回家准备退伍的梅生辞别妻女,义无反顾地投入战场。伍千里的弟弟伍万里被哥哥们的精神所吸引,奔赴战场同哥哥一起抗敌。还有电影中的一个情节让我深深感动:梅生和伍千里坐在被他们炸毁的信号塔下,梅生拿着从废墟中找到被烧了一半的女儿照片,拍了拍上面的灰尘,一脸憧憬地说:“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以后不再打仗。”戴叔伦的《塞上曲》有一句诗:“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伍千里、梅生、伍万里等等为代表的志愿军都是这首诗的真实写照,无不体现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和为了报效国家宁愿牺牲自己生命的豪迈气概。
志愿军展示了一种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长津湖》中的每个角色都是平凡人,但是他们都有一颗伟大的心。杨根思的部队先后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最后阵地上只剩他一人时,他夹起炸药包冲向敌军,他带着“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信念,跟敌人同归于尽。领袖的儿子毛岸英为了回指挥部抢一张地图被美军炸弹炸死。为了不让更多人伤亡,“雷公”开车把标识弹运走,自己却葬身在敌人的炮火中……这样的英雄壮举,在朝鲜战场上随处可见。王昌龄的《从军行》中有一句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而我想说“长津一战穿薄衣,不破敌军终不还。”我们英勇的志愿军击败敌人的意志从未改变,决心从未动摇,将生死置之度外,彰显浩然之气。
再一次看《长津湖》电影,有了更多更深的感触。志愿军在极其严寒困苦的情况下,敢于挑战强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无不体现出他们对党的忠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其耿耿丹心可昭日月。
今天,我们和平幸福的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铭记不忘。“位卑未敢忘忧国。”我想,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应该有这样一种思想境界。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内心除去呼唤个人功成名就和个人充裕富足便不再有它,我们的血液便会逐步变冷。还要始终记住孙子说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乃是国家的大事,生与死的战场,存和亡的关键,不可不慎重考察。国防实力的提升,军队的强大,连着你我他,需要你我他共同努力,才有祖国的安宁,人民的幸福。(作者单位系龙岩市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