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这个词源于古希腊,最早由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英文词根为ratio,与希腊语同意,意为“比率”。所以直白来讲,有理数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与之相对,“无理数”就不能精准的用两个整数来“比”。(这是后话)

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年~约前500(490)年),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

但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而言。“有理数”不免叫人费解,感觉比小学学的数更复杂了,有理数并不比别的数更“有道理”。本质上,这也能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在翻译上的一个失误,我们在理解英文中的rational mumber 可能有偏差。因为英文rational 通常的意思是“理性的”,再加上近代翻译西方科学著作时又借用了日本的翻译方法,以讹传讹,所以最终就有了一个“有理数”。

任教初中数学的时间长了,也总结出学生们对这个概念的不理解,导致于不会做题,影响后期数学的学习。我将从两个角度引导同学们来认识“有理数”,给家长及学生参考。

首先,要从心里明白,有理数可以理解成“有道理的数”,何为有道理?第一,有限小数,例如:1.2、3.5、1.75等。注意,整数是可以理解成这类数的,比方说“2”,可以理解成“2.0”,也是有限小数;第二,无限但循环的小数,例如:0.333...、0.4545...、0.13...等。综上所述,有理数真和有无正、负号无关

其次,根据有理数的来源可知,它表示两个整数的“比”,这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判断有理数的另外一种方法,即只要一个数能写成q/p(p、q为整数且p不为零)的形式就为有理数。同学们小学熟知的分数和整数本质上就是有理数,所以小学对小数和分数有严格的区分,初中后,没有本质的区别。就是结果算出来是小数就是小数,分数就是分数,不用刻意的进行切换(有特殊要求除外)。特别提醒,去掉小学学的圆周率“兀”,都为有理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