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某年的高考作文题与袁隆平院士有关,当年福建只对外公布了三篇60分以上的“样卷”作文(总分70分)。这三篇作文的主要核心分别是“热爱与创造”“拥有宁静朴素的心”“幸福的意义”。

今天分享最后一篇《幸福的意义》,这里改为《袁隆平的幸福》。

文章看似很普通,好像没有哪一个方面能给人惊艳的感觉。当年得70分的《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标题就很吸引人,那么,这篇《幸福的意义》到底有哪些方面还不错呢?

首先是审题立意准确。

据说那一年偏题作文不少,而60分以上的只有0.4%。审题准确、立意新颖就占了很大的优势。

插秧收割、日晒雨淋,是很辛苦的,袁隆平却不觉得苦,相反,他感到很幸福。因为,他觉得在劳动中拥有了健康的身体,还可以实现心中的梦想。所以,“幸福”完全切题。

材料作文审题注意两点:观点直接来自材料,勿架空材料;整体分析材料,勿断章取义。有的考生,不管遇到什么作文题,都能写“选择”“不同的态度不同的人生”,这多半就是架空了材料。

其次,剖析有深度。

文章先从“是什么”的角度表明“幸福就是追随梦想,做自己想做的事”;然后从“怎么样”的角度阐述幸福的意义,这部分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为大家、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二是“实现自我精神的富足”。这样,文章就有了立体感。

立体感,就是文章能给人有高度、有厚度、有深度的感觉,与之对应的是“平面感”。具体来说,就是素材丰富而多样,立意高远且有现实意义,分析问题能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观点具有启发性等等。

其实,仔细研读就会发现,本文有不少小瑕疵。比如,过渡不够自然,“国民幸福指数”那部分不够有说服力。但是,阅卷老师一般是不会逐字逐句地看文章的,所以,“瑕疵”可以忽略,而文章的整体框架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