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立夏。一年中最热的时间到了。太阳一出来,照在人身上热烘烘的,连风都是热的。随着时钟“滴嗒嘀嗒”声响,气温就不时地升高,到午后时分,达到一天的最高温度。这时候,炙热的阳光灼烤着大地万物,升腾起股股热浪,被风裹挟着飘忽游离。劳作的人们吃了午饭,蛰伏在家里——开空调、转电风扇——降低室内温度。

我小的时候,是没有这样的条件的。那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去河塘里洗澡。

我们这里是丘陵地区,不像里下河地区有密布交错的河道,有的只是一口口山塘。山塘是用来储蓄雨水供农田灌溉的,有大有小,有深有浅,但很多。种庄稼需要肥料滋养,那时候化肥供不应求,队上每隔一二年就轮流着把山塘蓄水抽光,把积淀在塘底的泥沼挑撒到庄稼地里作肥料用。这样,既可以增加山塘的蓄水量,又可以让山塘及水体保持清洁,甚至成为饮用水源——那时候还没通上自来水。

这些个山塘便成了人们特别是孩子们泳打水仗的好去处。孩子们一放学,约几个小伙伴,顾不上回家,把书包往塘埂上一丢,脱掉全身衣服,吊儿郎当“扑通”一头扎进水里,打起水仗——或拍水浇击,或一齐潜水赌谁屏气时间长,或齐刷刷从岸上跳下去赌谁游泳、栽猛子(身体全部闷进水里游泳)的速度快,看谁最先游到对岸。孩子们玩得都在兴头上,没人先提出回家。直到家里有大人来催促,才迟迟上岸。穿衣服时,他们又约好明天再来。

在农村,游泳像是一种生活技能,几乎人人都会水。孩子近10岁时,父亲或哥哥就会教儿子、弟弟到山塘里学游泳。没水性的孩子初学游泳,呛水、下沉是常有的事。多学几次,孩子水性渐渐好了,也就没有这样的事了。长大后不懂水性、不会游泳的,被人叫做“旱鸭子”。你说哪有鸭子不敢下水的?“旱鸭子”被水淹死的情况每年都有发生。 这样的悲剧深深刺痛着大人们的内心。所以在孩子适龄的时候,教会游泳,掌握水性,也算是一种生存本领。

记得是1991年7月份,淮河流域遭遇了特大洪涝灾害,导致我的家乡过境洪水泛滥。防洪堤坝岌岌可危,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长时间高水位的浸泡使得本就单薄的堤坝出现管涌、渗漏现象,抗洪一线的干部群众心急如焚。经有关专家论证,必须紧急采取措施,通过在堤坝内侧打桩以实土加固。防汛指挥部发令招募一批水性好的青壮年来实施加固工程。由于应募者众,加之水下作业指导有方,很快解决了管涌问题甚至溃堤风险。

现在的小孩孒学游泳,已经不用在河塘里,而是专业的室内游泳馆。游泳也更多赋予健身运动功能。我依旧认为,游泳也还是一种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