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二次听小郭老师讲课,上学期听了她讲的《穷人》一课,不得不说,小郭老师有了长足的进步。先从优点说起。
一、教态大方自然。作为新站上讲台的老师,能站“稳”讲台,十分重要。此处的稳是指——站在讲台上,能掌控全场,能挥洒自如,能把想法和说的话送到每个学生心中和耳中。
二、语言熟练。郭老师准备很充分。一节课能滔滔不绝,旁征博引。当然,这是优点,亦是缺点。不足这处容后再谈。
三、有适当的鼓励方式。在学生有好的回答后,郭老师及时组织学生用特有的方式进行鼓掌鼓励,是个有心人,较第一次听她的课有进步。但这种鼓励在高年级稍显幼稚,比没有鼓励好,但最好的鼓励应该是学生取得突破、思维跃升后成功的喜悦。
四、有课堂小练笔。我一直认为,仅仅依靠每单元的作文训练去练习写作远远不够。语文老师应抓住课堂、节日、突发事件等契机进行小练笔,这样有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台湾著名的一位中学语文老师曾说过,给学生一个题目就让学生写作文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他曾就学校内的荷塘让学生写一篇习作,足足写了一年半。这种方法虽待商榷,但没生活的作文显然有无病呻吟,是逼着学生去仿写去背写。今天,郭老师就课文中的“景物是内心感悟的外在映照”、“如何不着痕迹的表达‘开心’”,让学生写一段话。想法很好,做的也很好,但稍嫌冲淡了精讲课文的主题。如果,设计出一至两段话让学生读一读,而后去点评,并放到课后让学生去写,或者第三课时再去处理会更好。当然,这只是建议,请郭老师再思考。
五、备课很充分。能紧扣单元训练重点,能紧扣课文主线,着眼点是对的。能看出,小郭老师不但认真研讨了教材,还备了学生,还充分搜集了课外资料。
六、语文老师不但要教书,更要育人。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人文是思想教育,工具是语文让你能读能写。郭老师能点出母亲的辛劳,教育孩子要帮助父母做家务,虽一带而过,但意义深远。
下面我谈一下我听课时的想法和这节课有待提高的地方。
一、开课时让学生读课文,用时6、7分钟。似过长,且没有明显的指向。是否可以让学生快速读?是否可以让学生跳读?是否可以让学生在课下预习时读?
二、长文如何短教?《穷人》很长,《那个星期天》也不短,对于这样的长文我认为要短教。其一是布置课前预习,学生自己能处理的交给学生,老师不用讲;其二是分组学习和汇报可否采用。数学课四道练习可以男生做两题,女生做两题,语文课亦可如此。每个小组可以抓住一段进行深入研读,然后汇报,这样以点带面,效率更高;其三抓重点词讲课。讲《穷人》时我提出,紧扣“熬”字教穷人,讲《那个星期天》时,是不是可以抓住几个关键语句去教呢?讲课的关键有八个字——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请牢记!
三、语文老师应是一位朗读高手。没有琅琅书声的语文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当然,这种书声不是没有提高的反复读,而是老师要有朗读指导,在课堂上要能看出学生的提高。作者史铁生内心细腻,《秋天的怀念》感人至深,《那个星期天》读起来也是颇有语感,请郭老师自己多读几次。每篇课文不读个七、八次,不要上讲台。
四、管住自己的嘴。小郭老师犯了一个老师常犯的错误——生怕孩子听不懂,生怕孩子学不会。在学生习作时,反复说;在学生思考时,反复说;在精讲时,都是她自己在说……课堂上,老师的作用是主导,学生才是主体,老师要静静的讲到一旁,看学生去表演、去表现。
五、记住学生的姓名。也许是紧张,小郭老师两次忘记了学生的姓名,当然,她坦然的告诉了学生,告诉了听课的老师,这是真实的课堂。但要记住学生的名字,并且应该是在入学的第一个星期。
六、取舍。郭老师准备的充分,她感觉有好多想告诉学生的,感觉有很多展示给听课老师们的,但请记住,要有所取舍。课堂只有40分钟,容量有限,要给自己画一条主线,不利于主线进行的要去掉它。
总而言之,郭范老师上了一节好课。展示了自己优秀的一面,也让听课老师感受到了她的进步。
宁陵县第四实验小学 郭晓光 2021年4月7日